"); //-->
对于一个硬件产品而言,大批量的生产交付才能实现其最大的商业价值。
然而,不同于软件产品的复制升级,硬件产品大批量生产背后所涉及的生产制造、工艺测试、品质功能、可靠性、成本等等一系列问题,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。
如何开发出成功的硬件产品,一个产品由概念的产生到产品的落地量产又需要经历哪些流程呢?
每个公司的流程可能不完全一样,但都大同小异,通常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:调研期、原型期、小批量/产品化期及批量生产期。
以上流程中,与广大电子工程师息息相关的包括以下部分:
01
原理图设计
基于对硬件平台和组件的选择,产出适合的电气原理图。
02
PCB设计
基于电气原理图,产出PCB设计。
03
打样
将PCB设计导出Gerbe,连同制板要求发送至板厂打样,PCB制作完成后,自行焊接元器件或者将PCB打样和焊接一并交由PCB/PCBA厂制作。
值得注意的是,PCB设计及制造的过程,还涉及到可靠性问题,需要工程师多多留心。因为PCB设计的性能直接决定了电子产品的功能和成本。出色的PCB设计能够使电子产品远离很多问题,从而确保产品能够顺畅地制造并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所有需求。
在促成PCB设计的所有要素中,制造设计(DFM)绝对是必不可少的要素,因为它将PCB设计与PCB制造联系起来,以便在电子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。
就PCB制造而言,则应考虑以下方面:PCB尺寸,PCB形状,工艺边和Mark点。
04
硬件调试
上电,判断是否冒烟,先自行验证一下硬件的基本功能,接着交由软件进行软硬件联调。
05
小批量/产品化期及批量生产期
硬件工程师在此时还需继续跟进,包括BOM整理,备料跟进,小批量暴露出来的DFM设计问题,提高产品的生产装配效率,产品的良率问题,成本优化等等。
至于对硬件创业公司来说,做好从样品走向量产,实现从1到N的商业化成功,除了研发成本之外,物料成本、物流成本、生产成本以及营销销售成本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。如果产品开发到一半,发现需要换硬件方案,可能对于硬件初创公司来说,即是毁灭性打击。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